近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健康住區環境監測評價和保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該項目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牽頭,上海交通大學、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青島海爾智家家電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科技領先的單位參與相關課題。
其中,海爾將聚焦項目中“面向健康居住環境的智能調控技術”及“基于數據驅動的居住環境多系統智能協調運維保障技術”兩項課題,圍繞實現城鎮經濟、社會生態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突破應用基礎理論,研發核心技術裝備,為提升我國城市和建筑功能品質、實現綠色低碳科技持續發展提供技術供給。

圖:“健康住區環境監測評價和保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啟動會現場
健康住居,科技刷新用戶體驗
未來式的健康住居是什么?根據國家《健康住宅評價標準》的定義,健康住居是在符合居住功能要求和綠色發展理念的基礎上,通過提供更加健康的環境、設施與服務,促進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會適應等多層次健康水平提升的住宅及其居住環境。
簡言之,從呼吸到的每一口清新空氣,到自在舒適的家居體驗,健康住居包含著能夠帶來居民身心健康、創造綠色低碳環境的方方面面。這也決定了健康住區環境監測評價和保障關鍵技術不是一個組織就能完成的科研項目,其系統復雜性需要產學研多方資源協力攻關。
本次啟動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健康住區環境監測評價和保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正是基于健康住居需求開展。來自健康環境、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等多領域國內一流的多學科交叉全鏈條創新團隊將共同發力,為住區環境質量提升和居民健康水平提高提供技術支撐。
圍繞具體課題,海爾將對居民健康居住環境中的典型生活場景、典型環境健康因子和居民身心健康因子的關系進行研究,并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智慧家電等技術與研究成果,設計研發出典型參數實時聯動測評控產品4項,在滿足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實現節省能耗20%、測評準度提升20%的目標,進而完成研究成果的應用、驗證、改進以及產業化落地。
事實上,海爾在健康住居領域早有技術探索。智家大腦作為海爾智慧家庭的核心技術引擎,能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讓全屋智能、全屋用水、全屋空氣等方案自主感知設備狀態、內外部環境以及人的需求,讓住宅以用戶需求為中心自主思考、自主決策,時刻滿足用戶的健康動態變化和個性需求,幫助構建住區環境監測、評價和保障體系。

圖:海爾智家大腦支撐1+3+5+N全屋智慧全場景解決方案
業內人士認為,科技自立自強,企業奮勇擔當。該項目將在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綱要》指導的同時,為推動我國城市和建筑功能品質提升、實現綠色低碳科技持續發展凝聚動能,加速“雙碳”目標和健康中國戰略落地。
企業擔當,強化戰略科技力量
“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秉h的二十大報告指出。
相關數據顯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企業參加或牽頭的占比已接近80%。以助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目標,海爾等企業正頻頻出現在國家級科研項目的“先鋒隊”中,助推新技術突破及產業化應用。
除了健康住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根據2月公開消息,海爾也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建筑機電設備直流化產品研制與示范”項目中牽頭相關課題,聚焦柔性直流家電技術領域進行攻關。

圖:“建筑機電設備直流化產品研制與示范”項目啟動現場
在海爾科研團隊聯動產學研資源的攻堅克難下,國家首臺自主研發的雪蠟車亮相北京冬奧,冷儲箱伴隨中國科考“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智慧潔凈空氣方案助力三星堆等國家重大考古項目……
頻頻助力國家科研項目、攻破行業共性技術難題,為什么是海爾?
答案是“內外兼修”的科技戰略布局和多年持之以恒的探索。聚焦智慧住居與產業互聯網兩大賽道,海爾一方面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從2022年起計劃三年內研發投入600億元,建立專項產業基金400億元,用于行業共性技術攻關;另一方面,海爾率先探索開放創新模式,構建了覆蓋全球的“10+N”開放創新體系,鏈接20萬+專家,匯集100萬+全球一流資源,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創新。
最近,海爾“10+N”開放創新體系持續擴容,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一流高校相繼與海爾達成戰略合作,深入推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為國家貢獻更多戰略科技力量。

圖:海爾集團與中國海洋大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現場
“一方面,要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基礎研究與應用創新并重;另一方面,強化開放創新系統及科創生態體系構建,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支撐世界一流科創平臺、世界一流企業建設?!币院枮榇淼目萍碱I軍企業正馬不停蹄,為經濟社會發展持續輸入“源頭活水”。